巴黎從西提島往拉丁區發展,中世紀時成為法國學術文化重鎮,巴黎最重要的中學和大學集中在此,因此被稱為學生區,1968年五月學潮,索本大學學生帶頭舞動全法國學生罷課,影響法國當代歷史深遠,女人開始要求性解放、和男人一樣上學、穿褲裝的權利、避孕藥和墮胎成為合法等。拉丁區街上充斥著書店、獨立電影院、小餐館、咖啡館,是學生常來此消費的地方。


 

卡蜜兒規劃的徒步路線:

 

地鐵站 Cluny La Sorbonne (10, B線)

 

 

→ Musée national du Moyen Âge – Cluny (中世紀博物館)

 

 

muse cluny_5.jpg  

中世紀博物館藏著1789年遭革命分子搗爛的巴黎聖母院國王像

 

 

→ La Sorbonne (索本大學)

 

十三世紀,德.索本 (Robert de Sorbon) 神父在拉丁區為窮苦學生設立了神學院,後來馬上獲得教宗的贊許,進而成為巴黎大學神學院的中心,1626年,紅衣主教利希留為自己在索本大學建了索本小教堂 (Chapelle de la Sorbonne),以便安置自己的墓,在索本廣場 (Place de la Sorbonne) 上可以看到小教堂的西部門面。

 

 

→ Jardin du Luxembourg (盧森堡花園)

 

巴黎人最愛的一座花園,永遠充滿著拉丁區的學生、戀人、孩童的聲音,法國眾議院 (Sénat) 所在地的盧森堡宮 (Palais du Luxembourg),原是路易十三母后瑪麗.德.麥第奇 (Marie de Médicis),因懷念家鄉佛羅倫斯,特別為自己建的義大利風格宮殿,法國大革命後竟成為監獄,二次大戰時還成為德軍的參謀部。

 

你可以中午來這裡作個法式野餐,或是找個下午有陽光的日子、帶本書,待個一、兩個小時,作個忙裡偷閒的巴黎人。

 

 

 luxembourg1.jpg  

盧森堡公園裡玩牌的學生

 

  

→ Panthéon (萬神殿)

 

路易十五建的還願教堂,建築師 Soufflot 受羅馬萬神殿的啓發,設計出巴黎十八世紀第一座新古典主義教堂,法國大革命後,教堂還俗,用來安置對法國自由思想具非凡貢獻的人的墓,伏爾泰、盧梭、雨果、左拉、居里夫婦等人都在此安息。

 

 

→ Arènes de Lutèce (Lutèce 圓形劇場)

 

 

→ 地鐵站 Place Monge, Jussieu (7線) Cardinal Lemoine, Jussieu (10線)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卡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